广东掀起红色旅游热潮-9001cc金沙

来源:金羊网作者:黎存根、雷伟强发表时间:2019-10-23 17:41

文/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

通讯员雷伟强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共红色交通线旧址、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14处重要革命史迹点均在列。

2019国庆假期,广东省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15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

2019年5月1日,位于广州市的杨匏安旧居完成修缮、陈列展示等工作后正式开放展览,截至目前参观人数累计超过3万人次。

今年3月中旬,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省共有26个县区位于原中央苏区片区和海陆丰片区。

……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广东省积极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掀起红色旅游的热潮,让红色基因在南粤大地绽放出时代光芒。

『深挖』篇  

深挖革命文物价值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广东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

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全省共有革命文物约2035处,其中红色革命文物约1800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约160处,我省老区苏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约1500处。其中,由文旅部门管理的文保单位基本实现了对公众开放参观,开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种类丰富、体系完备的革命文物展示利用体系,既发挥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又丰富了当地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它们已成为展示广东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突出作用,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黄埔军校纪念馆年观众数超过100万人次,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年观众数更是超过500万人次。

目前全省共有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国家4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及一大批红色旅游博物馆和纪念馆,下一步随着韶关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建成,将进一步擦亮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品牌。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认为,这是广东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优势。红色旅游已逐步成为省内重要旅游产品。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初步统计,全省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15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牵头加强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与研究,及时把新发现的革命文物依法纳入保护范畴,提升其保护级别。2019年4月,省政府公布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74处,革命文物达25处。广东省深入发掘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先后将汕头中转站旧址、棣萼楼中转站旧址、缵诒堂中转站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启动了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转站、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阮啸仙故居等一批老区苏区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和陈列展示工程。如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就通过《潮汕七日红展览(中共秘密交通线之汕头)》,以150件革命实物和190幅图片生动再现南昌起义军及其南下部队的革命斗争过程。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位于广东省的中共红色交通线旧址、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重要革命史迹点均在列。

曾颖如表示,接下来,要全面实施革命文物固本强基、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宣传教育行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实施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近代革命史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同时,分批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录,牵头建立《广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点项目库》。策划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展览,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开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革命主题展览联展巡展,推动展览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老区苏区红色旅游利好不断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对革命文物的政策引导,制定印发《广东省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指引》,为革命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引,并全面梳理老区苏区革命文物,系统开展老区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旨在营造红色旅游氛围,加快推进老区苏区红色旅游发展。今年3月中旬,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省共有26个县区位于原中央苏区片区和海陆丰片区。

红色旅游景区受热捧的背后,得益于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今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老区苏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文化等民生领域发展水平。广东省通过多手段活化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优化老区苏区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借机补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广东制定《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行动方案》、《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开发』篇

加大力度,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同时进行

2011年以来,广东省加大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力度。国家财政投入约3000万元对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双峰寨、国民党“一大”旧址等2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广东省级财政投入约6900万元对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等1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完好的革命文物有约1400处,占70%。在对革命文物有效保护的同时,广东各地也积极利用和开发革命遗址,创新手段为游客带来更好体验。

高潭镇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境内保留了丰富的红色遗迹遗址。但是受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发展较为滞后,一些山村属于省级贫困村。2017年高潭区苏维埃政府诞生90周年之际,当地依托境内中洞革命旧址群、高潭区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历史文物资源,投入1亿元多元对文物资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修缮建设,建设高潭历史陈列馆等文史设施,打造红色旅游小镇。2017年,高潭镇共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2亿元。目前,高潭苏维埃旧址的相关保护与配套建设目正在进行,省、市财政计划再投入20个亿,打造“东江红都”。

位于广州市越华路116号大院内的杨匏安旧居,是广东对革命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利用的另一典型案例。上世纪20年代,中共党员、理论家杨匏安在杨匏安旧居撰写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完成“中共三大”会议的众多秘密筹备工作。杨匏安旧居曾是中共广东区委的活动场所,更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据点。瞿秋白、刘少奇、周恩来等常到杨匏安旧居开会,瞿秋白曾在这里教唱《国际歌》,刘少奇在这里报告过京汉铁路大罢工经过。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杨匏安旧居的修缮工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居民安置、周边环境改造、本体修缮和陈列布展等。广东省文物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了一个由党史、文物、建筑、规划、美术专家构成的修缮工作组,展开细致入微的整修工作。为还原杨匏安旧居的历史面貌,专家组运用“绣花功夫”还原历史。杨匏安旧居后座与相邻天井也通过写实绘画与vr呈现的虚拟手段,实现了复原。同时,还采用民国复古桌椅、文房用品、油灯,复原了杨匏安挑灯撰写文章的场景。

除杨匏安旧居外,广州东山恤孤院路、新河浦、培正路一带,还坐落着春园、简园、逵园和“中共三大”会址等红色遗迹,均已得到修复。其中,当年作为“中共三大”会议代表住处的春园,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场景还原了领导人起居室和卧室等原貌。作为谭延闿公馆的简园已焕然一新,主楼呈现白色和浅黄色相间之貌,古雅而庄重。

在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广州起义纪念馆的工作重点不仅在于文物建筑保护,还担负着品牌的打造和传播的新职责,重点对红色教育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以整体环境氛围改造展览的升级,让观众有一个更好的观览体验。同时,结合历史故事,打造“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话剧,取得巨大反响,这是国家公益性博物馆的探索途径与创新模式。目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还在持续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如根据英雄事迹编制公仔书、聘请专业团队绘制动漫风格画册、开展校园体验活动等。接下来,还会做系统的品牌打造与传播。

此外,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夜间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也正赋予红色文化产品新的热度和契机。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成绩斐然

近年来,广东各地也积极有效保护、利用和开发革命遗址,尤其是在原中央苏区、海陆丰片区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更是将其与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延续。

韶关市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处,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红三角”,境内现有红色革命遗址287处,其中经认定命名的红军遗址(旧址)文保单位37个,红军历史文物1120件,红军历史文献50多万字。韶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2018-2020年韶关红色遗址保护工作规划方案》,相继修复和建设了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纪念设施。南雄市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境内有革命旧(遗)址64处。当地成立了红色革命遗址修复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南雄市老促会也争取到资金196万元,用于红色革命遗址修复及红色文化活动。去年以来,该市抢救性修复了一批破损严重、革命历史意义重大的旧(遗)址,并进行挂牌保护。而南雄市还将出台《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建设规划》。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范围广,包括13个县(市、区),流传着许多宝贵的红色印记和革命故事。汕尾全境位于海陆丰片区,该市人大常委会起草制定了《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并于2018年9月底经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成为广东省第一部红色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共三十六条,对红色资源保护作出详细规定,同时鼓励对红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和展示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梅州是红色资源大市,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境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据统计,全市共有革命遗址366处,包括一批在华南地区以及湘粤赣边区乃至在全国极具影响力和地位的纪念场所,如叶剑英纪念园、“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等。《梅州市修建革命旧址、纪念设施工作方案(2016-2018)》实施以来,全市共统筹调动各级资金约1.17亿元用于革命旧址、红色设施的修缮建设。如平远县将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打造成红军纪念园。这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纪念园。而大埔县依托三河坝战役遗址,建设了三河坝干部学院。

饶平也是原中央苏区县,拥有革命遗址157处,其他遗址13处。当地最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历史事件,莫过于1927年10月朱德南昌起义军在上饶茂芝全德学校召开的军事决策会议,即茂芝会议。该县以茂芝会议这段革命历史为中心,以全德学校旧址、麒麟岭古驿道送别朱德南昌起义军等相关遗址和茂芝会议纪念馆为载体,结合茂芝会议经典区建设,打造饶平红色文化旅游。同时,以朱德南昌起义军在饶平境内行军路线为延伸,在饶平形成朱德南昌起义军革命活动史迹区域,建设绿道或其它旅游配套设施。

『精品』篇  

精品线路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今年以来,广东省直部门、老区苏区各区县纷纷出台红色旅游发展方案,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红色旅游活动,进一步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旅游扶贫攻坚。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旅游扶贫资金共安排约2000万元扶持原中央苏区县、粤东西北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开展“厕所革命”,改善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条件,规划指导韶关南雄江头镇武岭村、南雄珠玑镇梅岭村、南雄市梅岭镇梅关村、梅州丰顺八乡山镇滩良村、惠州惠东安墩镇水美村等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扶贫富民。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红色革命文物资源为载体,以时空为序,在全面系统梳理全省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的基础上,遴选出我省100个红色革命遗址,串联成9条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体验线路。

羊城晚报于今年7月发起“寻找身边的红色印记”线上征集活动,由党史界、旅游界专家对征集成果进行评议筛选,梳理出“原中央苏区县”等首批“最美红色旅游线路”,为广大游客游览广东红色印记提供指引。9月16日,广东旅控集团、羊城晚报、广东省旅游协会响应国家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红色教育号召,联合推出“不忘初心再出发”红色教育线路。该系列线路产品主要分为英雄城市文化穿越、改革开放、环粤东红色足迹、环粤西红色足迹、环粤北红色足迹五大红色教育专题。该系列产品旨在以旅游业为载体,着力挖掘广东省内红色教育资源,彰显岭南红色文化内涵与魅力。其线路行程最大的亮点在于,在传统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教学、激情教学、拓展训练、汇报演讲等多方面创新,充分利用广东省红色资源,探索革命历史教育的新形式。

在韶关乐昌坪石镇,抗战历史遗址保护修复和旅游得到了充分的融合。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团队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位专家在西京古道乐昌段进行古驿道保护活化考察工作时,重新发现了这里保存着意义重大的抗战时期华南教育遗址。省、市、县三地文化旅游部门积极谋划,在抓紧保护修复的基础上,结合坪石当地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出新的文旅产品,推动各大旅行社策划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游和团体游。国庆期间,韶关坪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迎来了600多名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的研学团和普通游客团。通过聆听志愿者和导游的专业讲解,游客们重温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等高校和中学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坚持教育救国的感人事迹,深刻体会到“坪石先生”老一辈教育家烽火教育、忠贞爱国的精神。游客的到来让坪石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汕头,一条“循英烈足迹探两潮风采”红色体验游线路串联起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陈列馆、潮南红场、红宫、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路、红军医院等多个史迹点,为市民游客提供“打卡”选择。

云浮市委、市政府于今年6月正式印发《云浮市红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计划打造革命烈士纪念游、爱国人士故居游、革命组织活动遗址游、时代精神传承游等4条精品线路。


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每天给你推送新鲜热辣旅游信息。我们一起旅游吧!

添加评论

| | | | | | |

粤b2-2004014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金沙集团3354.c.c的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网站地图